2013年,全国机械工业实现温和增长和平稳发展,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.9%,增幅比上年加快2.5个百分点,且高于同期全国工业平均增速(9.7%)1.2个百分点,为全国工业实现稳中求进总目标做出了积极贡献;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.4万亿元,比上年增长13.8%,增速比上年加快4.0个百分点;工业经济效益增速回升快于产销,全年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.41万亿元,比上年增长15.6%。
一、关于中国机械500强
1.总体特点
从总体数据看,2014中国机械500强企业销售收入总计74524.83亿元,比上年增加9.16%,增速较上年小幅增加0.64个百分点;实现利润总额6363.86亿元,比上年增加12.75%,增速下降1.21个百分点。在500大企业中,排名第一的上汽集团销售收入10521亿元,比上年增加1388亿元,增长了15.20%;500大入围门槛7.04亿元,比上年的7.08亿元略有下降。数据表明,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,中国机械大企业立足根本、深化改革、调整结构、加快转型,取得积极成效:产销实现平稳增长,总体规模继续提升,利润增速有所回落。
从换榜情况看,机械大企业格局不稳定,仍处于调整中。2014中国机械500强企业有116家企业换榜,前100强有23家企业换榜,前十强相对稳定,以位次调整为主。
从行业集中度看,行业进一步集中,优势企业成长较快,骨干和中坚作用进一步凸显。前10强销售收入增速19.0%,占500强总体的46.1%,销售占比较上年提升0.3个百分点;前100强企业增速6.3%,占500强总体的80.5%,比上年提升1.4个百分点;10强销售收入占100强的比例为57.3%。500大中,收入过千亿的企业11家,其中上汽集团突破万亿大关。
从企业性质看,民营企业竞争实力快速提升,跨国企业更加重视中国市场发展。中国机械500强中,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上榜174家,占34.8%,比上年减少15家;民营企业194家,占38.8%,比上年增加8家;外资及控股企业57家,占11.4%,比上年增加11家;股份合作制企业75家,比上年减少4家;500大中,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82家,占36.4%,比上年减少15家;民营企业165家,占33%,比上年减少5家;外资及控股企业50家,占10%,比上年增加9家;股份合作制企业103家,比上年增加11家。
从行业分布看,汽车企业规模居我国机械企业前列的格局没有变化,而且优势十分突出。500强企业前10强中从事汽车制造的企业6家,比上年增加1家,销售占比70.5%,比上年增加4.2个百分点,500强前3强均为汽车企业。500大企业中,汽车行业销售增速17.48%,非汽车行业增速仅为4.63%。
2.主要行业情况
统计数据显示,在中国机械500强中,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共有146家入围,企业入围数量位居第一,占500强企业的29.2%;在中国机械500大中,入围企业141家,同样位居行业第一,占比28.2%。
从子行业分布来看,500强企业中,汽车制造业有112家,占22.4%,比上年增加10家;500大企业中,汽车制造业有109家,占比21.8%,比上年增加13家。目前,中国汽车工业已经步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,由高速发展期进入平稳增长的调整转型期,推动汽车绿色发展、低碳发展是汽车产业的发展目标。201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双超2100万辆,产销量保持世界第一;进出口方面,整车出口回落,进口市场保持增长;汽车行业主营业务同比增长18.27%,高于机械行业整体4.43个百分点。汽车行业对机械行业平稳发展作用突出。
矿山、冶金、工程机械制造业入围企业数排名第二。在500强中,有48家,占9.6%。2013年,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困难重重,产能过剩、库存压力、应收账款等问题集中爆发,企业总体销售量和营业收入都呈现负增长态势。从宏观发展角度来看,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正在从快速增长逐渐过渡到稳定增长的过程中,尽管行业很难再恢复到2011年以前的高速增长水平,但大起大落现象将会很少出现,工程机械行业发展态势正日趋稳健。
电线、电缆、光缆及电工器材制造业,是入围企业数排名第三的子行业。在500强中,有45家,占10.0%。在国内外经济不太景气的大环境下,中国电工行业迎难而上,实现逆势增长。2013年电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达49121.87亿元,比上年增长12.07%;上交税金总额达1485.95亿元,比上年增长13.61%;实现利润总额达2819.84亿元,比上年增长9.80%。
相比之下,物流设备、包装设备、环保设备等新兴行业的企业,在500强中所占比例甚少,还有待大力发展。
3.区域分布情况
华东地区,仍是500强和500大企业最集中的区域。共有265家企业进入500强,占企业入围数一半以上(52.8%)。华东地区六省一市百强企业共43家,其中百强数量最多的城市是上海,共有13家企业;山东和浙江并列第二,各有9家企业入围百强。该地区有268家企业进入机械500大,占企业总数的53.6%,占销售收入的40.3%。
华北地区发展放缓,共有59家企业入围机械500强,占企业总数的11.8%,较上年减少12家。主要是河北省入围11家,比上年锐减8家。入围500大的共有50家企业,占企业总数的13.4%,比2013年减少了17家,占销售收入的26.1%。
华中地区保持平稳发展。入围500强的企业43家,占500强的8.6%。其中河南省最多,20家;湖北11家;湖南12家。入围500大的企业41家,占500大的8.2%,占销售收入的10.3%。其中,河南21家,湖北11家,湖南9家。
东北老工业基地持续复苏。共有40家企业入围中国机械500强,占比8.0%,比去年增加3家。其中,辽宁省企业数最多,26家;黑龙江省入围企业数为9家,比2013年增加1家;吉林省5家,比上年增加2家。入围500大的企业有37家,比上年增加2家,销售收入占比10.2%。其中辽宁省企业数最多,23家。
华南地区发展前景看好。入围500强的企业有40家,占比8.0%,较上年增加了8家,其中广东有20家企业入围。在机械500大中,有54家企业入围,占比10.8%,比去年增加了17家,销售收入占比8.0%。
西部地区企业规模偏小、竞争力弱。共有54家企业入围机械500强,比上年大幅减少14家;50家企业入围500大,比上年减少9家,占销售收入的5.2%。西部地区优势企业主要集中在重庆、陕西和四川三省,分别有19、11、13家企业入围500强,三省各有3家企业进入百强榜;有38家企业进入500大,占西部地区入围总数的3/4,三省入围500大企业数分别为13、13和12家。
二.关于世界机械500强
1.总体情况
世界机械500强企业,仍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,格局基本稳定。美国以145家企业的入围数量继续占据榜单首位,日本以102家位居第二;我国以78家排名第三、领衔第二集团。前十强中,美国占3席,德国占3席,日本、韩国、中国台湾、意大利各占1席;前三强依旧由德、日、韩占据。
老牌机械强国的竞争力仍不容小觑。德国、法国进入500强的企业总数虽不多,但进入百强的企业占3成左右,并均在行业领域优势突出。德国平均企业规模最大,平均销售收入316.1亿美元。亚洲国家除日本外,韩国机械企业竞争力近年提升很快,19家企业上榜,平均销售收入283.1亿美元,仅次于德国;3/4的企业在300强之内,1/3的企业进入百强。
2.我国企业入围情况
我国共有78家企业跻身“世界机械500强”榜单,较上年增加18家;销售额达11955亿美元,占世界机械500强榜单总销售额的14.1%,较上年增加1.3个百分点;平均销售收入153.3亿美元,不到德国企业的一半。
在入围的66家大陆企业中,进入前100强的13家,半数以上(34家)的企业进入前300强,没有企业进入10强。近年来,中国大陆机械企业整体竞争力持续提升,在2014世界500强中,中国首次成为两个行业,即工程机械制造和船舶及设备制造行业的代表国之一,有一家企业(中国兵器工业集团)成为行业(国防装备制造行业)的代表企业。上榜企业平均销售收入(146.7亿美元),与美国(148.3亿美元)和日本企业(160.0亿美元)接近。但我国仍缺少真正意义上的大企业,最高排名企业上汽集团,第18名,较上年上升2位,2013年销售收入仅为世界第一大众汽车的34.3%。可见,我国的机械大企业与世界机械大企业仍有很大的距离。
三.关于中国/世界机械品牌100强
在中国企业由大到强的进程中,品牌作为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,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。为了树立中国机械行业的品牌意识,查找中国机械品牌和世界级机械品牌的差距,作为已连续12年发布的“中国/世界机械500强研究报告”的延伸,今年我们第五次发布“中国/世界机械品牌100强”。
中国机械品牌100强主要分布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、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、专用设备制造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。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因为与大众的生活密切相关,所以品牌认知度高,品牌影响力大,共入围品牌43个,位列第一。
世界品牌的塑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,因此格局变动不大。世界机械品牌100强主要分布在美国、日本、中国三个国家,分别有30个、24个、11个品牌入围,分列前三名。德国和法国分别有10个、7个品牌入围,分列第四、第五名。中国新增两个上榜品牌为中国南车和吉利。
从企业销售额来看,中国机械品牌前10名的企业销售收入总额为4034.3亿美元,而世界品牌前10名的企业销售收入总额为16639.3亿美元,后者是前者的4.12倍。目前中国涌现出一批像一汽、上汽、东风、北汽这样的大型汽车集团,但是无论从销售额还是品牌影响力来看,中国汽车品牌与世界知名汽车品牌的差距还很大。上汽、一汽、东风3家汽车企业2013年的销售额加起来还没有德国大众汽车1家企业的销售额高。